2015年6月15日(信息来源: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
6月13日,在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以“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与互联网+”为主题,围绕结构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结构健康状态与互联网的关系,“互联网+”时代的结构健康等三个问题,以“互联网+”交通为例,阐述了如何实时掌控大型结构的安全状态?如何监测结构的系统情况以及如何防治大型结构安全问题?
大型结构包括:高层建筑、空间结构、大型桥梁、大型交通枢纽、大坝、长道隧道,大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或者是结构本身的性能问题,突发事件屡有发生,一旦某一个结构造成损毁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传统的大型结构健康监测存在扩展性差、施工复杂性和建设费用高等弊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远程化、智能化信号与信息处理成为发展的重点方向。
交通运输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从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建设,包括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公路交通从建国初18.74万公里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70万公里。我国铁路由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万公里,其中,高铁今年年底将达到1.9万公里,轨道交通在22个城市建成95条,达到3173公里,到2020年预计达到超过6000公里,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多制式轨道交通也在我国迅速发展。
但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面临着问题,一个是建国后的第一个高峰期到现在已经超过50多年,到上世纪90年代是第二个建设的高峰期,虽然年限不长,但是由于施工速度快,不合理的工期、不合理的质量、不合理的合同,造成一些工程质量的短缺,所以事故频繁发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将迎来安全期的爆发期。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结构健康状态的发展,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来层面制定了多个措施保证安全状态。一是,在结构安全期的状态如何保障。二是,如何进行监测和预报,包括技术理论和装备的研发。
从铁道系统,因为我国铁道系统发展迅猛,特别是高速铁路,如何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状态的安全性和发展进行实时掌控。对在运行过程中事故、突发灾害的状态进行监控,以保证全线运营安全。
工信部在中长期和十二五以来针对信息的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动,为今后大型工程结构监测和其他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基础。目前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为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为大型交通工程的安全性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交通健康监测的安全系统
交通健康监测系统一般分成四大部分,一是监测系统,采用什么样的传感技术能够完整、长期、准确、连续地获得信息。二是信息的处理与传输部分,这部分保证对信息实时、快速传到监控中心。三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它的损伤程度、损伤位置进行识别,做出判断。四是养护维修进行修护。
依据结构养护的需求以及当今科技手段,实现结构状态数字化和信息化,推动主动式养护与管理进步,有效提高和保障结构运营的检测、养护和管理水平,降低全寿命期运营安全风险,延长安全使用寿命意义重大。一个工程结构我们百年设计,如何在百年过程中保障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就是我们当前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开展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虽然时间短,但是发展快,随着我国大批大型工程建设,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保证结构的质量,如何保证运营安全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的任务。
交通健康系统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为结构长期科学有序的监测、巡检、养护、管理提供一个数据平台,建立结构长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档案。过去是人工管理,对结构不了解、不掌握。
二是尽早发现结构自身或者行车过程中的危险状态,在结构危险萌芽阶段时提前预警,确保安全,以铁路为例,要实时提前发现事故隐患,提前排除确保安全。
三是有效掌控运行期间结构的局部或整体长期使用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养护决策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
四是有效掌握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期在的运行状态,为突发状态时提供数据保障。
从宏观上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目标:为结构安全、设计校核、养护维修和监测技术发展提供服务。从技术细节和实现要求来说,健康检测系统:一是,具备足够的传感测试能力。二是,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三是,需要对结构的安全评估与健康诊断。首先是对结构模型的修正与分析,对损伤的模型定位,损伤发生在什么地方,对结构将来有什么影响,同时对结构的安全性发出实时预警预报。
实时健康监测是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技术,将涉及到土木工程、动力学、材料学、传感技术、测试技术、信号分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等,所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与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未来的目标是以结构运营安全与维护为服务对象,以现代化监测全息、泛在、智能为要求,以结构物联网为基础,以提供专业化的海量数据计算服务为平台,是对现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拓展,以促进建设形态与养护模式的创新与改进。
大数据下的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系统与平台的新特征与能力是什么呢?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结构建设规模的越来越大,结构建筑物数量的越来越多,组成监测系统传感网络的采集、传输的数据量接近海量,同时新型机动车辆的检测对阶段数据类型不断丰富将出现大数据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将会长期、完整地获取各结构的信息,对信息的处理成为今后面对的问题。
二是在健康监测领域管理者关注的是及时掌握结构的异常状态、安全状态,必要的时候要对它进行维护和管理,根本就是基于对于数据规律的挖掘,有助于充分利用数据价值,所以说大数据和互联网将为科学研究提供新一步的途径。这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三是设计和研究者将关注与结构运营时的荷载与响应是否与设计相一致。过去研究是在实验室建立的小模型,现在如果有了实时的对结构的监测,我们每一个结构物都是我们的实验模型,都是我们的实验实体,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这就可以及时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而且结构与经济的平衡更好,保证结构寿命更长,找到平衡点。
四是在多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需求形成规模时,专业数据分析中心的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将会质优而价廉。随着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为这样的监测系统提供廉价的服务成为可能,基于数据的服务业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智能化和智慧化系统特性更为显著,使未来的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互联网+的未来大有可能,以京津冀城市群智能交通体系为代表的构建实时掌控路网的实时动态。基于数字化、信息化市政管网监控系统的构建,同时信息技术在大型交通工程中的选线、勘察、设计、维护、运营、管理全寿命的周期进行管理;包括对防灾监控构建。也就是说互联网+结构的健康监测对整个大型结构未来的安全性、可靠性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于杜彦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工学博士,教授。男,汉族,石家庄铁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土木工程特聘岗位“燕赵学者”。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孙利民,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同济大学桥梁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实施损伤检测和识别。 我们这里所说的损伤包括材料特性改变或结构体系的几何特性发生改变,以及边界条件和体系的连续性,体系的整体连续性对结构的服役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涉及到通过分析定期采集的结构布置的传感器阵列的动力响应数据来观察体系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损伤敏感特征值的提取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结构目前的健康状态。对于长期结构健康监测,通过数据定期更新来估计结构老化和恶劣服役环境对工程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实现设计功能。
关于聚华科技
杭州聚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Cavono, Inc.)是一家基于物联网光纤传感器技术从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聚华是光纤光栅传感器产品提供商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一站式解决方案优质合作伙伴。公司专注于桥梁、隧道、边坡、基坑、地铁、矿山、电力等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与应用,以提供野外光纤传感器自动化监测产品、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一站式解决方案见长。主要以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工程安全自动化云计算软件、工程化专业领域数据分析为技术核心。www.cavono.com
6月13日,在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以“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与互联网+”为主题,围绕结构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结构健康状态与互联网的关系,“互联网+”时代的结构健康等三个问题,以“互联网+”交通为例,阐述了如何实时掌控大型结构的安全状态?如何监测结构的系统情况以及如何防治大型结构安全问题?
大型结构包括:高层建筑、空间结构、大型桥梁、大型交通枢纽、大坝、长道隧道,大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或者是结构本身的性能问题,突发事件屡有发生,一旦某一个结构造成损毁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传统的大型结构健康监测存在扩展性差、施工复杂性和建设费用高等弊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远程化、智能化信号与信息处理成为发展的重点方向。
交通运输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从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建设,包括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公路交通从建国初18.74万公里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70万公里。我国铁路由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万公里,其中,高铁今年年底将达到1.9万公里,轨道交通在22个城市建成95条,达到3173公里,到2020年预计达到超过6000公里,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多制式轨道交通也在我国迅速发展。
但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面临着问题,一个是建国后的第一个高峰期到现在已经超过50多年,到上世纪90年代是第二个建设的高峰期,虽然年限不长,但是由于施工速度快,不合理的工期、不合理的质量、不合理的合同,造成一些工程质量的短缺,所以事故频繁发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将迎来安全期的爆发期。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结构健康状态的发展,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来层面制定了多个措施保证安全状态。一是,在结构安全期的状态如何保障。二是,如何进行监测和预报,包括技术理论和装备的研发。
从铁道系统,因为我国铁道系统发展迅猛,特别是高速铁路,如何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状态的安全性和发展进行实时掌控。对在运行过程中事故、突发灾害的状态进行监控,以保证全线运营安全。
工信部在中长期和十二五以来针对信息的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动,为今后大型工程结构监测和其他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基础。目前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为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为大型交通工程的安全性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交通健康监测的安全系统
交通健康监测系统一般分成四大部分,一是监测系统,采用什么样的传感技术能够完整、长期、准确、连续地获得信息。二是信息的处理与传输部分,这部分保证对信息实时、快速传到监控中心。三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它的损伤程度、损伤位置进行识别,做出判断。四是养护维修进行修护。
依据结构养护的需求以及当今科技手段,实现结构状态数字化和信息化,推动主动式养护与管理进步,有效提高和保障结构运营的检测、养护和管理水平,降低全寿命期运营安全风险,延长安全使用寿命意义重大。一个工程结构我们百年设计,如何在百年过程中保障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就是我们当前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开展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虽然时间短,但是发展快,随着我国大批大型工程建设,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保证结构的质量,如何保证运营安全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的任务。
交通健康系统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为结构长期科学有序的监测、巡检、养护、管理提供一个数据平台,建立结构长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档案。过去是人工管理,对结构不了解、不掌握。
二是尽早发现结构自身或者行车过程中的危险状态,在结构危险萌芽阶段时提前预警,确保安全,以铁路为例,要实时提前发现事故隐患,提前排除确保安全。
三是有效掌控运行期间结构的局部或整体长期使用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养护决策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
四是有效掌握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期在的运行状态,为突发状态时提供数据保障。
从宏观上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目标:为结构安全、设计校核、养护维修和监测技术发展提供服务。从技术细节和实现要求来说,健康检测系统:一是,具备足够的传感测试能力。二是,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三是,需要对结构的安全评估与健康诊断。首先是对结构模型的修正与分析,对损伤的模型定位,损伤发生在什么地方,对结构将来有什么影响,同时对结构的安全性发出实时预警预报。
实时健康监测是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技术,将涉及到土木工程、动力学、材料学、传感技术、测试技术、信号分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等,所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与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未来的目标是以结构运营安全与维护为服务对象,以现代化监测全息、泛在、智能为要求,以结构物联网为基础,以提供专业化的海量数据计算服务为平台,是对现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拓展,以促进建设形态与养护模式的创新与改进。
大数据下的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系统与平台的新特征与能力是什么呢?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结构建设规模的越来越大,结构建筑物数量的越来越多,组成监测系统传感网络的采集、传输的数据量接近海量,同时新型机动车辆的检测对阶段数据类型不断丰富将出现大数据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将会长期、完整地获取各结构的信息,对信息的处理成为今后面对的问题。
二是在健康监测领域管理者关注的是及时掌握结构的异常状态、安全状态,必要的时候要对它进行维护和管理,根本就是基于对于数据规律的挖掘,有助于充分利用数据价值,所以说大数据和互联网将为科学研究提供新一步的途径。这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三是设计和研究者将关注与结构运营时的荷载与响应是否与设计相一致。过去研究是在实验室建立的小模型,现在如果有了实时的对结构的监测,我们每一个结构物都是我们的实验模型,都是我们的实验实体,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这就可以及时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而且结构与经济的平衡更好,保证结构寿命更长,找到平衡点。
四是在多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需求形成规模时,专业数据分析中心的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将会质优而价廉。随着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为这样的监测系统提供廉价的服务成为可能,基于数据的服务业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智能化和智慧化系统特性更为显著,使未来的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互联网+的未来大有可能,以京津冀城市群智能交通体系为代表的构建实时掌控路网的实时动态。基于数字化、信息化市政管网监控系统的构建,同时信息技术在大型交通工程中的选线、勘察、设计、维护、运营、管理全寿命的周期进行管理;包括对防灾监控构建。也就是说互联网+结构的健康监测对整个大型结构未来的安全性、可靠性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于杜彦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工学博士,教授。男,汉族,石家庄铁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土木工程特聘岗位“燕赵学者”。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孙利民,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同济大学桥梁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实施损伤检测和识别。 我们这里所说的损伤包括材料特性改变或结构体系的几何特性发生改变,以及边界条件和体系的连续性,体系的整体连续性对结构的服役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涉及到通过分析定期采集的结构布置的传感器阵列的动力响应数据来观察体系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损伤敏感特征值的提取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结构目前的健康状态。对于长期结构健康监测,通过数据定期更新来估计结构老化和恶劣服役环境对工程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实现设计功能。
关于聚华科技
杭州聚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Cavono, Inc.)是一家基于物联网光纤传感器技术从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聚华是光纤光栅传感器产品提供商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一站式解决方案优质合作伙伴。公司专注于桥梁、隧道、边坡、基坑、地铁、矿山、电力等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与应用,以提供野外光纤传感器自动化监测产品、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一站式解决方案见长。主要以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工程安全自动化云计算软件、工程化专业领域数据分析为技术核心。www.cavono.com